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,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。机会无时无刻不在,只看你能否抓祝在你看来平平淡淡的时段,也许几年后就会发现,有一批人就是在这几年间成长起来的。三年前的2001年,陈天桥和大家一样,都是普普通通的白领,用于创建盛大网络的50万启动资金也是多方筹借来的,而2003年,盛大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亿。相信这里2001年有50万资金的人不是少数,当时的你在做什么呢?是在抱怨没有机会,还是在拿着50万的资金付首付买房买车?
网络游戏早已有之,MUD风靡网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。只是从来人没有想到,为游戏加上一个图形化界面竟会有如此神效。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机会,所以他成功了。
一个人一生只需要抓住一次机会,就足够了。上帝是吝啬的,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上帝之手的垂青;也许有的人与机会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;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曾经浪费过机会,伴随你的一定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与懊恼。不要抱怨命运,抱怨你自己;因为你中了六合彩,但是你却亲手将彩票撕碎。
顶尖的人创造机会,优秀的人抓住机会,普通的人坐等机会。
你在创造机会还是准备抓住机会还是在坐等机会?
许多人在网上问一个很愚蠢的问题:我有XX万,应该做什么?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,就已经放弃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权利,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人如何会成功。原因很简单,投资机会现在已经是比资金更为稀缺的资源,只有能在纷繁芫杂的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投资机会的人,才有成功的资质和潜力;第一关你都过不了,后面的事情就毋庸多言了。
也许不该这么苛刻——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,社会的安定仍然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工作的中坚力量。而当这一部分最安定的分子也面临着投资与创业的诱惑时,折射出的却是难言的尴尬。
这一尴尬的直接表现便是工作阅历、生活经历不同,所带来的投资思维方式的不同。许多人踏踏实实工作,最终的结果是对某一职业技能越来越精通,但依赖性也越来越强:工作后辛勤工作,努力得到老板的首肯,初步适应社会并站稳脚跟后,在家人的敦促下结婚成家,开始按揭购房买车,负担骤然加大,只好益发努力研究专业技能战战兢兢惟恐失去工作;等有了孩子,感叹于自己抱负未酬,开始望子成龙,将自己一辈子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。等孩子有了工作,按揭也还清了,手里有了积蓄,想自己找点什么做做时,却发现自己过去那么长时间会的只是自己的职业技能而已,已经丧失了全局把握的能力;前思后想,瞻前顾后,最终钱还是被存在银行里。
你想过吗?辞掉你现在的工作,不依赖你自己的专业技能,你能靠什么谋生?
现在的经济宏观面与上述现象一一吻合:银行沉淀了巨额资金,居民存款达10万亿;政府为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,屡屡降低存款利率并开征利息税;但居民缺乏稳妥的投资渠道,宁可将资金近乎无偿地存在银行里,也不愿意投入生产。可以看到,国债发行往往大受欢迎,无数人在股市中割肉出局后寻找新的增值途径,现在发行的各种基金中,最受欢迎的是保本增值基金(满足了居民对资金“保证不亏,可能赚钱”的安全性诉求),开放式基金虽然收益较高,但却面临强大的赎回压力,老百姓以“逃顶”的侥幸心理套现逃离基金。
不能责备这种心理,因为普通居民确实有太多的理由将钱攥在手里:房车按揭,孩子上学、大病统筹、养老……但也正是这么多的理由,才形成了不良循环,使得社会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和投资渠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