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,那就是失败。时至今日,就我认识的人里面,离开web而转行的已经有不少了,包括今天得知我一位前同事也要回老家做服装生意。用”失败”或许不如用”结束”,但”失败”更能体现创业的风险和特色。我似乎还没有考虑在我离开Web的那一天,我会从事什么行业。在我刚写Blog的时候,曾经转过一篇《IT人,离开IT怎么办?》,我自己也曾在许多失落的夜晚彻夜不眠地思索这个问题。但在思考失败的时候,是否思考过失败的原因?在我们不停地算计着失败之后的退路时,失败往往已经悄悄的靠近了。不知大家是否知道三十六计中”上屋抽梯“,其实真正想要创业,就要有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含义。我隐隐认为,这是一种Philosophy。我租下公司附近最贵的房做”封闭开发”,而不给自己留下”每月存款以便养老”的后路,也算是一种”上屋抽梯”吧。感谢我的兄弟们认同这种philosophy,大家一起”背水一战”。
以上是我认为的”创业的8个代价”,我没有以《创业的8个因素》做标题,也是因为我把这8点,看作创业者所不得不承受的。除此之外,在不同的行业创业,肯定又有不同的细节,我对Web行业创业的感触如下:
民主(Democracy)我一直认为”民主”是Web的philosophy,Web上没有独裁,哪怕是Web1.0的那种”伪独裁”,都应该被消灭。当然,这里的”民”是指”网民”、”用户”。用户体验也好,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也罢,在意识形态上来说,其实就是对”民主”的肯定和支持。进而,这种philosophy应该能渗入到创业团队自身。我们观察到好的Web2.0网站都有分工明确,人格平等的团队在维护一个Weblog。例如digg.com的blog,我就非常喜爱。在这个blog可以看到digg团队的成员的许多信息,当然是围绕digg,他们的团队的。每一名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能范围和言论空间,通过这个blog我认识到digg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以网民为主的。
即便是Adobe这样的老牌企业,也在逐渐改变着自己的philosophy,这也是它们吸纳Macromedia精神的一种体现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Macromedia这个离我们渐行渐远的名字,卖给Adobe的不是FlashPlayer的市场份额,不是FLV的市场前景,而是一种philosophy! 敏捷(Agile)
这是Web行业的另一大特色,同样,敏捷也不是停留在某一个层面的。无论从商业计划、产品的设计还是具体落实的代码,敏捷这种philosophy无处不在。Web不是重工业,Web开发平台不是兵工厂,Web开发工程师更不是”需要10年时间才能培养出来的高级工程师”。曾听说Flickr最初不是做照片,而是做游戏,这让我大吃一惊。而且我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创业公司(比如56.com),其最终主导市场也并不是在一开始就明确的。
现在看来,我们自身的创业道路,何尝不是如此。在政策、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,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沦为儿时曾嘲笑的”刻舟求剑”故事中的那个主人翁! 精简(Dapper)
大三的时候,我曾在56.com创业团队实习过,后来因身体原因返校了。其实在56的日子让我对Web创业有了一定的感触,这些理念,也是每一个Web创业团队值得学习的:我清楚地记得,在56.com的AlexaRank达到1000左右时,团队仍然只有10个人不到!团队的精简并不一定就代表团队单兵能力强大。曾在大四看过一点《社会心理学》,其中有一个理论非常有趣,越多的人处理同一件事情,其效率和能动性反而不如少数人去处理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,最终连问题都无法解决。 速度(Speed)
仍然以56.com为例,看看56的Alexa可以发现,它的排名变化经历了数个”突变点”。05年4月份、06年初到年中、07年四月初。如果一个Web产品的展开速度连肯德基麦当劳开分店的速度都不如,那我觉得咱还是别混Web了。着同样也反映了Web公司的一些”潜规则”:3年内,必有作为,否则危险。 技术(Technology)
我把技术到这一位,并非因为它不重要,而是因为它太重要了。Web虽然会最终演变为”新”媒体,但目前仍然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。一个Web创业团队技术水平的重要程度一定不可以被低估。技术支撑团队所有的业务和计划,例如你的UCD设计、SEO营销,都需要技术的支持。在中国这么多web公司中,百度没有腾讯的用户基数,也没有三大门户的原始资源积累,最终能脱颖而出,我想和他们的”工程师文化”是密不可分的。 诚信(Trust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