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第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的那一天起,安全就成为了每个计算机用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。网络安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,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历程。一直到今天,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防火墙上世纪90年代,互联网对大多数人来说,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。对于没有连接到因特网的电脑,安全防护措施显得很简单。人们给计算机设计了一种安全体系。这便是“防火墙”。
最早的防火墙遵循一套简单的设定:信任它内部的一切,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不信任。这样用户接受任何外部的文件都会使系统做出反应,在计算机仍是一个个“孤岛”的时代,这种方式虽然简单,却能非常有效恶意软件的传播。
快速进化的威胁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兴起,原始的防火墙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简单地标识哪些信息是安全的——互联网意味着信息的共享,数据在计算机之间高速传递,虽然隐患往往隐藏其中,但更多的是安全的内容。简单地“不信任”防火墙外的信息变得不可能。
但防火墙也不能因此被废弃:网络中确实存在着大量危险因素,如果不能区分并及时处理恶意软件,互联网将会极大地扩散威胁的影响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防病毒软件产生了。防病毒软件工程师们监控并研究网络中可能的风险,将解决方案分发给每一台安装了杀毒软件的电脑,使它们能够识别威胁并作出防御,最终清除威胁。
一直到今天,防病毒软件的工作仍然遵循这个模式:发现威胁——标记威胁——识别并清除。不过,这种模式随着网络威胁风险的提高,这种原本高效的处理方式也渐渐显得捉襟见肘了。
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简单粗暴——恶意软件出现得太快,以至于等厂商终于发现威胁并开发出应对措施时,更多新的恶意软件已被开发利用,防病毒软件开发者们不得不投入新一轮的战斗中,如此循环使得防病毒软件公司疲于奔命。
更糟糕的是,恶意软件的作者们也学机智了——他们倾向于一次性地使用恶意软件,然后扭头便开发新的恶意软件去了。即使防病毒软件终于升级了清除威胁的功能,被标记的恶意软件也早已销声匿迹,这给防病毒软件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。不仅如此,随着技术的进步,有些恶意软件甚至能够突破封锁,让防病毒软件变得形同虚设。很显然这样下去,网络威胁的数量会不断增长,为了有效地应对日益增长的威胁,我们需要一些新的手段了。
未来:深度学习+网络安全=?技术的进步使恶意软件变得越来越先进,与此同时,这也使我们获得了更加有力的武器来反制这种威胁。近年来,深度学习领域的进步使开发人员能够让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,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异常并及时作出响应。人工智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可能:或许它能够成为处理日益增长的网络威胁的终极解决方案。
理论上,人工智能可以拥有足够的速度去分析、解决每一个威胁,几乎就和恶意软件被创造得一样快。这会使目前被动的防御机制得到彻底改变,让我们走出“受到攻击——发现威胁——识别并清除威胁”的圈套,进而改用更加主动的方式来应对网络威胁。在这个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,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个网络环境更加安全的未来。